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27章

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突显中国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放眼世界,充分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办好各级各类教育

努力办好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国家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2018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图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全社会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终身学习已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办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

2.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1]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发挥其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样板。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习语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办好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一流?要在中国特色下去评价。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声誉,是自己的底蕴,是自己的积累。这是需要长期积淀之后在人们心中形成的。现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有不少高校排名,这个排名可以看看,但不能过度依赖。靠几个数据,是说明不了一个大学是怎么样的。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一流大学的自信,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

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以及时代需要的人才。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3.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都同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释义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意为凿井的人要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终挖成极深的井。

语出刘昼《刘子·崇学》。

打造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完善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要深入研究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保障,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体系建设,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增加课堂教学评价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使广大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等问题,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

抓好教材体系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2]培养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抓好教材建设,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上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教材体系。

习语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通过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充实教育督导队伍,构建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在人的心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其他各门课程和各个岗位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贯穿渗透到课程和课堂教学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

拓展阅读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人民日报》2019年2月24日。

思考题

1.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谈谈对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谈谈对“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解。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页。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