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57章

以艺化人 传递中国最强音

以艺化人 传递中国最强音

作曲家◎郑秋枫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论述精辟、振聋发聩、催人奋进,让人如沐春风、振奋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取决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是对文艺工作规律的科学总结。创作是为了人民,人民又是养料、是沃土,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在作曲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同样离不开人民的滋养,离不开生活的实践。

我成长于毛泽东时代,17岁参军,接受的是党的教育,取得的一点成绩离不开党和部队的培养。我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为人民谱曲、为祖国讴歌。正是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灵感,我才创作出《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美丽的孔雀河》《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我爱梅园梅》《中华之光》等一系列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歌曲。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提高国民素质。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富有思想性、充满正能量、振奋人心、积极向上,可以“以艺化人”。

如何以艺化人?在我看来,首先音乐要感动人。我的作品大都思想性、政治性较强,属于“严肃音乐”。严肃音乐有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要有思想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阳光、向上的力量。在我看来,严肃音乐是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是美好、充满希望的,而不是颓废、让人敬而远之的。我是听着聂耳、冼星海创作的歌曲成长的,像《义勇军进行曲》等曾是过去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歌曲,歌曲中豪迈激越的旋律、奋发向上的节奏,涤荡人心、鼓舞斗志。即使在今天,五六十岁的人听到这些熟悉的曲子,还会引起共鸣。以艺化人,还要做到雅俗共赏。当前有一些音乐创作者对雅俗共赏理解比较片面、极端,或是追求极俗与极雅,或是盲目追求音响效果、音色美。其实音乐创作不是单纯追求乐器碰撞在一起的声音,不是将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完全分隔,关键还是要看音符的组合下,表达的情感能否做到雅俗共赏,给人以启迪、遐想。

价值立场决定音乐作品的影响力。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渐渐变老,“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文艺工作者涌现到社会舞台上来,如果不能把多年来受党培养、受人民教育的正能量、传统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文艺作品很好地传递给下一代,就会面临传承上断层、道德上失范的局面。对于目前在社会上和艺术圈存在的不正之风,我深恶痛绝。人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创作出好作品?要想创作出好作品必须先做好人,把提升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把提升作品的价值放在首位。

音乐作品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评价音乐作品的高度,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承载和传递的价值立场。价值立场决定着音乐作品的穿透力、影响力,决定着音乐作品的境界和品质。我们必须创作出老百姓叫好、市场卖座,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也好的作品,切忌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让音乐激发正能量,传递最强音,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应有的操守,也是其安身立命所在。

现在音乐形式百花齐放,但首推有血有肉、有教育意义的表达。对表达的主题要加以选择,不要灰色的、颓废的东西。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旋律、歌词等艺术表达,把真善美和正能量传递给人民群众,使他们在感动的审美过程中获得心灵碰撞、情感抒发、艺术享受,并转化为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理想信念。

(作者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原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