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 第68章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未知

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表示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勇气、决心与信心。

“刮骨疗毒”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刮骨疗毒”后常被用来作为形容意志坚强不惧疼痛的典范。

“壮士断腕”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蝮蛇有剧毒,如臂腕被咬伤,就应该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至全身。常用来比喻做事在关键时刻要当机立断。

无论是“刮骨疗毒”还是“壮士断腕”,都是在面临自身肌体受到毒素侵袭时,勇敢果断地进行治疗,以牺牲局部来保全自身,显示了向自己开刀的果敢气概。如果说“刮骨疗毒”还是借助于医者的手术刀,“壮士断腕”则是自断臂膀,需要更大的勇气与胆识。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讲话引用“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贪赃枉法、贪污腐败是危害党的“毒”。如果任由其发展而不处理,不能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腐败之毒就会入骨,就会危及党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生命。

其二,腐败之毒存在于党的骨、臂之中,要正视腐败现象的存在。要解决问题,就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习近平说:“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面对危及党和国家肌体健康的腐恶与毒瘤,绝不能讳疾忌医。

其三,要去除腐败之毒,就要像关羽和壮士一样,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举起“手术刀”,果断清除大小“毒瘤”,保证肌体的健康、队伍的纯洁,以捍卫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基因。

中共十八大以来,如果说践行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是防微杜渐,那么“老虎”、“苍蝇”一起打则是确确实实的“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从中可以看到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已近40人,国企高管也超过50人,2014年5月前就查办了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577人,他们就像侵袭入骨的“毒素”、被恶毒感染的“臂膀”,对他们依法惩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果敢,更有化毒去疾、自我净化,保证肌体健康、队伍纯洁的能力。唯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更富有活力,才能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